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动态 > 厅属单位

“点、片、区”结合,助力乡村博物馆建设 ——浙江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导专班赴杭州、丽水、金华开展调研

发布时间:2022-06-20 18:00

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来源:

访问次数:

打印

6月9日、13日至18日,浙江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导专班由3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组成调研小组,在副馆长、专班班长纪云飞带领下,赴桐庐、临平、庆元、景宁、龙泉、青田和武义等县市开展乡村博物馆调研工作,共走访36家及回访1家博物馆。

目前,作为浙江省政府“浙文惠享”民生实事工程之一的乡村博物馆建设,正在各方关注下如火如荼地进行。专班本次调研的乡村博物馆类型多样,包括:红色文化类,如中共龙泉县委旧址和黄垟革命纪念馆等;自然科学类,如坑里生物多样性展览馆和鱼稻共生生物系统博物馆;特色产业类,如竹口瓷文化博物馆和澄照惠明问茶馆等;民俗文化类,如畲乡民族文创馆和张畈村五贤馆等。专班充分肯定了乡村博物馆建设成果,同时认识到仍有部分博物馆在建设和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困难。限于自然与经济条件差异,各地区乡村博物馆存在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对各馆进行有效指导,对于专班而言颇具挑战。

本次调研中,专班在桐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庆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青田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桐庐博物馆、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博物馆、龙泉市博物馆、青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等的支持和配合下,积极发挥省级馆的业务优势。不仅为乡村博物馆在藏品征集、展览策划、展示手段、展陈形式和运营服务等方面出谋划策。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馆现有条件与经济能力,减轻当地财政负担,确保方案切实落地和博物馆长效发展。同时,也牢牢把握乡村博物馆建设在国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立足高处,提出乡村博物馆建设应把握“点、片、区”三个层次,为乡村博物馆建设作出提纲挈领的整改意见。

乡村博物馆建设要立足于“点”,即博物馆应明确本馆定位,发挥自身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亮点”。我国乡村幅员辽阔,乡村中积淀着深厚悠久的历史记忆,蕴涵着特色各异的乡土文化,乡村博物馆便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专班在调研景宁畲族文创馆时发现,该馆以畲乡文化为特色,同时拥有省级非遗传承人这一亮点。专班据此提出建议,认为博物馆展览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应征集并展示反映畲乡文化的实物展品,第二突出展示省级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谱系和相关成果,第三对畲乡非遗文化进行活态展示,第四深挖畲乡文化开发文创产品。与之相似的还有三山根博园(东方醒狮园),该馆作为特色产业类博物馆,专班建议其应坚持产业导向,围绕根雕这一IP,设置实物展览区、活态展示工作室和文创产品区,同时拔高立意做“乡村生活美学传递者”。

乡村博物馆建设要“打成一片”。对此,专班创新性地提出乡村博物馆“1+N”建设模式,即在乡村范围内形成乡村博物馆为中心,周边建设活动场所、娱乐场所、商业场所和教育场所,促进“文、农、商、旅”协同发展,打造乡村“15分钟高品质文化生活圈”。例如本次调研中的中共龙泉县委旧址,即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形成一个旧址、一个长廊、一个广场、一个剧场、一个学堂的集合体。在突出场馆“红色文化”招牌的同时,引入本地特色的蜂蜜和猕猴桃等农产品,利用乡村博物馆的流量引导和造血功能,使当地村民既能“富脑袋”,也能“富口袋”。又如,坑里生物多样性展览馆以蝴蝶标本收藏见长,可以积极发挥乡村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关键枢纽作用,打造“浙江蝴蝶谷”品牌引入流量,同时与周边展览馆、农产品销售点和学校合作,让乡村成为旅游热门地。

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应为建设“乡村博物馆集聚区”。专班在本次调研中肯定了青田县方山乡致力于建设“一宅一馆”“博物馆村”和“展馆之村”的尝试。方山乡是丽水青田华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可谓“家家有华侨、户户有侨眷”。方山乡深入挖掘华侨历史文化,对当地华侨故居旧址进行原状陈列,一幢建筑就是一个博物馆,一个村镇就是一个博物馆群落。该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提供了富有情怀的华侨文化展示窗口。

本次调研中,专班关注到以当地特色产业为主题的乡村博物馆,是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提振文化高度的重要载体。以丽水市青田县为例,该县素有“石雕之乡”美名,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班认为,可以重点培育青田县的石雕产业导向的乡村博物馆聚落,用特色产业充实博物馆,以博物馆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哺,最终实现共富。未来,专班也将以青田县为试验区和切入口,发挥浙博作为省内综合性龙头博物馆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突出场馆特色和打造文旅片区的基础上,助力丽水地区乡村博物馆集聚区建设。推动乡村博物馆成为有文化底蕴,有地方特色,有时代新意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