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动态 > 地方动态

宁波市北仑区算山新发现“王翰林圹志铭 ”

发布时间:2024-03-29 10:19

来源: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来源:

访问次数:

打印

近日,中国港口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算山村拆迁地块收集到一件重要的石刻文物:晚清翰林王荣商的圹志铭。此石碑原被浇筑在一座小桥的水泥桥板下,石碑长3.5米,宽0.45米,厚0.2米。石碑的右侧刻有“清翰林院侍读王先生圹志铭”字样。全碑阴刻898字,详细介绍了碑主王荣商的生平事迹和家庭情况。目前,此圹志铭已入藏中国港口博物馆。

https://zjjcmspublic.oss-cn-hangzhou-zwynet-d01-a.internet.cloud.zj.gov.cn/jcms_files/jcms1/web3499/site/picture/-1/879c89d255dc43e4a3f77af919773a22.jpg

在宁波北仑民间流传有一句民谣:“十三秀才五举人,不及一个王翰林。”这“王翰林”说的就是王荣商。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光绪八年(1882)灵岩乡(大致为今北仑区大碶街道、新碶街道区域)乡试中举有六人,即:贺东澜(王隘)、王荣商(石高塘田三洋)、虞升辅(扎马)、林长清(石高塘林家)、傅赉弼(石高塘傅家)、虞景璜。其中,王荣商在四年后的会试考中进士,入翰林。可以说,这是当年灵岩乡科举考试的高光时刻。

圹志铭即墓志铭。从碑文内容分析,此碑为王荣商生前预制。王荣商于1921年辞世,此碑刻于“甲寅仲春”(1914年),离他过世还有7年。故而,王荣商于1916年总纂《东钱湖志》,1920年总纂《镇海县志》的事迹在碑文中都没有记录。

王荣商(1853-1921)字友莱,镇海县灵岩乡(今属北仑区新碶街道)人。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讲,转侍读。历任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顺天同考官和四川正考官。1909年告老还乡。1918年任《镇海县志》总纂。1921年1月病逝。著有《容膝轩文稿》八卷,《诗稿》八卷,《汉书注校补》七卷,《三乡防勦志》《淞木捐章刍议》《星图便览》《槐窗杂录》《辛卯乡闱杂记》《使蜀纪程》等各若干卷。

王荣商是原镇海县南乡(今北仑地区)自科举以来职位做到最高的官员,侍读四品官。他为人正直清廉,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任职期间杜绝科举舞弊,是晚清官场的一股清流。他也曾为北仑家乡做过不少好事。如光绪廿四年(1898),其为家乡疏浚了高塘一带的河道。当时灵岩河道除长山碶以东较深,其余都窄小而浅,且淤塞严重,排涝受阻,雨大则溢涝,天旱则干涸。关于疏浚河道之事在地方上已经商议多年,但一直议而未能实行。王荣商借还乡探望母亲之际,与好友林礼孝、傅赍弼等发起疏浚。设河工局于傅氏宗祠,募集经费,发动民众挖除河泥,开阔河道,共浚河道一万三千丈。次年夏天大旱,旧河干涸,而新疏浚河道蓄水尚可灌溉田地,稻禾获得丰收,乡民由是得益,得到众口称颂。光绪三十一年(1905),王荣商身在京城而不忘故乡办学,力挺灵山学堂(今大碶灵山书院)以灵峰寺香金作办学经费。这一年,乡绅虞清华任灵岩区学务委员兼灵山小学堂堂长,因学堂扩建经费困难,他和顾锡兰等人建议镇海县县令拨灵峰香金充作办学经费。然而,此举遭到寺僧反对,寺僧结交权贵,告状至京城大理寺,拟废此议。王荣商得知此事,言于提学支恒荣,据理力争,使灵峰寺香金助学之事终得以成功,并成为惯例,使得灵山学校办学经费充裕,延聘名师,一时在教育质量上名冠甬东,培养了大量人才。

此圹志铭碑撰文书写者为竺麐祥,字静甫,号浔赋,奉化溪口董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后世奉化人尊称他为“奉化最后一位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擅书法,初学楷书,取法唐人,后学颜真卿《争座位》帖及孙过庭《书谱》,行书流畅。著有《毓秀草堂诗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