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动态 > 地方动态

萧山区荣获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成果“优秀”奖

发布时间:2022-01-13 14:18

来源: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来源:

访问次数:

打印

自2020年全面启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以来,萧山区立足区域文化传统和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以解码文化基因为切入点,深挖区域文化内涵,积蓄文化旅游发展势能,编写完成《萧山区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和《萧山区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项目手册》。在全省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评审中,萧山解码成果获得“优秀”等次,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渔浦古渡、湘湖师范、萧山花边、杨之华故里等6个项目被评为“优秀解码项目”, “钱江潮文化”被评为首批100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统筹协调,多方合力,构建一个工作小组。一是统筹领导。按照省厅工作部署,2020年6月,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研究制定《萧山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方案》,明确解码目标和工作安排,成立“萧山区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工作小组,抽调区博物馆、区非遗中心工作人员负责解码工作,并聘请中国美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为咨询顾问。二是分步推进。按照“梳理文化元素清单,解码重点文化元素,评价文化基因价值,构建文化基因库,推动解码成果应用”五大模块,分步推进解码工程,对标工作节点,定期召开解码工作推进会。三是区镇联动。各镇街配合做好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在文化基因的转化利用上提供落地行和可行性思路,合力推进文化基因的解码与用码。

深挖细研,突出重点,遴选一张元素清单。一是摸清家底现状。充分利用萧山区各类文物、非遗、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的已有成果,结合局部田野踏勘、乡村口述历史调查,广泛搜集文化元素基础数据,掌握区域文化的存续状态和发展现状。二是形成元素清单。组织专家对文化元素的颗粒度、类型、定名进行论证审定,确保文化元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梳理出334个基本文化元素,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个主类,厘清8000年历史脉络和文化谱系。三是遴选重点元素。从文化基因颗粒度的合理性、地域特色的表现力、元素蕴含的影响力、转化利用的可行性等多角度综合考虑,进一步遴选出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进化印纹硬陶、渔浦古渡、张夏祭、楼英中医药、楼塔细十番、萧山萝卜干、萧山花边、汤寿潜故里、衙前农民运动、杨之华故里、“浙东前哨”萧山抗战遗址群、萧山围垦、航民村、万向精神等17个重点文化元素清单,作为重点解码对象。

分解要素,提炼基因,编写一本解码报告。一是提炼核心。从构成文化元素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制度规范要素、语言符号要素等四大要素入手,进行分解研究,提炼出文化元素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性的核心基因。二是多维评价。对解码得出的文化基因,从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发展力四个维度进行质量评价,明确区域文化基因的历史价值和后续利用价值,使优质文化基因得以传承和弘扬,保护和优化,积蓄文化发展势能。三是丰富呈现。高度重视文化基因形态的多元化和数字化,避免单纯的文字描述,根据不同文化类型特点,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综合体现文化基因,形成一本解码报告、一个文化基因数据库,为文化基因保护建立平台,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积累资源。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谋划一张用码蓝图。一是高战位谋划。积极谋划文化基因“用码”,对接全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17个重点元素进行价值提炼和主题凝练,编制文化基因转化利用方案,明确文化基因的转化路径和转化思路。二是多项目引领。通过建设茅湾里印纹硬陶博物馆、杨之华故居纪念馆、湘师旧址纪念馆、渔浦印象老街、楼塔康养小镇等一批具有历史肌理、时代张力的文博场馆、特色老街、旅游景区,开发萧山萝卜干、萧山花边、楼英品牌伴手礼、进化陶瓷名品文创等一批特色文创产品,打造“秋之白华”革命历史绍剧、《大江奔流》影视剧等一批精品文艺作品,设计“萧山巾帼英烈之旅”“环湘湖休闲度假游线”“钱江潮涌文化体验游线”等一批文旅研学线路,举办跨湖桥文化节、钱塘江诗词大会、汤寿潜学术研讨会、衙前红色文化旅游节、楼英中医药养生节等一批文化节庆活动,打响萧山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全域化提升。通过文化基因的植入与应用,形成更具新意的旅游业态、更加生动的旅游场景、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以点带面,构建起萧山文化旅游全域体系,实现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独具文化标识度的示范城区。


【关闭窗口】